找到相关内容283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

    梁武帝提倡断屠食素的背景下撰成的,它可与《广弘明集》中的记载相印证,说明了汉传佛教素食传统的形成经过。如《高王观世音经》反映了观世音信仰在中国的形成与流传。《十王经》反映了地狱观念的演变,如此等等。疑伪经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6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道生法师即因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而被逐出僧团,直到《涅槃经》传译于中原,才承认其见解的正确;这一例子在汉传佛教界耳熟能详。试想,只要我们不拘泥于经典,从佛陀的“一切众生平等”的基本立场出发,即可印证...权威与否,又要靠理论来印证。理论中能够领悟到的话,何必苦苦求寻权威,理论中领悟不到的话,权威何有所用。”这些让一部分未领略佛法至胜至纯境界之流义愤填膺的话语,确实值得任何一个学佛者思量再三。   《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?

    相比,它们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砂粒。但科学对无限的认识还远远不够,它所能告诉我们的只是:宇宙具有潜在的无限性。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佛法对世界的认识:小世界是有量有边的,而十方微尘数世界,乃至整个宇宙却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975474.html
  •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

    印证佛教的标准,他是不是佛教,用‘三法印’来一印,就知道了。有人如果想混水摸鱼,如果你要明白‘三法印’,那混水摸鱼的人就根本没有市场。为什么?因为你有法宝。不然的话,你就纯在那儿上当受骗,这是肯定的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2875517.html
  • 学佛最初之决定

    ,具有智慧而无法开启,或苦修各宗而仍无出路者,则莫如修心中心法,较为简捷。至证三昧,见实相后,般若门开,然后借公案以为印证。譬如下棋者,必先懂棋法,然后参谱,方知其妙,而灵用又在棋谱之外,非可以教法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375526.html
  • 心经略说-黄念祖老居士主讲

    印证观音所说之文、殊不应全看成是伪造。   乙、流通分(结尾),观世音菩萨说咒之后对舍利子说:‘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行深妙般若波罗蜜多。’于是‘婆伽梵’(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576254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

   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成见,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。 如果你是佛教徒,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。 陈冠中 序 自我的观点 当你如同往常地冒出某种想法时,你是否知道这样的想法从哪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876305.html
  • 藏密素食观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善行,普通凡夫也不愿对其再作更进一步的了解、认识。 古往今来的众多事例都印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,发生在藏地的一些公案也概莫能外。雪域的很多在家人在见到出家人不吃荤腥后,都对其生起了强烈信心,并发愿希望此...立刻致人于死地,但这也只能算是人类可怜而又可悲的一点侥幸而已。 本来大自然已为我们准备了丰富无比的素食资源,这一点只要看看田野里那些鲜翠欲滴的瓜果蔬菜、谷物麦类就可以得到印证。放着清净的食物不去享用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076324.html
  • 如何学佛--静波法师

    一生都在学佛,但是他不知道‘三法印’为何物。当我说:‘如果说一个佛教徒他不知道“三法印”是什么,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。’的时候,他茫然了,他说:‘“三法印”到底是什么?’ ‘三法印’就是印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4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供人研究,并且作为后代依凭的法式,故称公案。此一风气倡始于唐代,至宋代大为兴盛。 公案有五种重要的涵义:作悟禅的工具;作考验的方法;作权威的法范;作印证的符信;作究竟的指点。 文疏 寺院举行法会时,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